找到相关内容24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妙善故事在中国的演绎

    献出了自己的手和眼,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孝行最终得以感动天神,才被封为观音菩萨。其实,印度本土佛教是并不讲究孝顺父母的,佛教讲的是众生平等,佛经中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分亲友远近的,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也是绝对平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174872.html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布施缘物从道名布施摄。布施摄中差别有四:一者财施;二者法施;三者无畏施;四者报恩施。菩萨思愿与无贪俱起身口业,舍所施物济惠贫乏名财施;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名法施;舍己为人济拔厄难名无畏施;菩萨先曾受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
  • 《人生的起点和终点》(一)

    按: 瑾师傅着深蓝色长褂子执一卷古书端坐正中,笑若莲花。对于瑾师傅,我是打心眼里敬重的。儒、佛、道,医卜天文,拳术剑道,诗词曲赋,他无一不通。又宅心仁厚,轻财好义,慈悲为怀,每每都舍己为人。恰如《维摩经》所述,菩萨者,能善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。 瑾师傅写东西不藏私的,这本小书里面浓缩了认知科学、生命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奥秘,也暗藏人类自修的精华途径。次此讲述是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3571283836.html
  • 观音的典故(图)

    物,舍己为人,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。此一传说,原出于《汝州志》。汝州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,民国以后改为临汝县,唯在这部志书中所说的观音之父,名叫楚庄王,小说中则改为妙庄王。可是这个故事为观音感通录等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115585848.html
  •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

    ‘观音得道’一名‘大香山’,是说妙庄王有三位公主,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;二公主爱武才,招了一个武驸马;三公主爱修行学佛,慈悲爱物,舍己为人,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。这本警世的小书,虽然与经文中...

    煮云法师著

    |观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00430572.html
  • 南无观世音菩萨(圣严法师)

    公主爱文才,招了一个文驸马,二公主爱武才,招了一个武驸马,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,仁孝贞洁,慈悲爱物,舍己为人,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。此一传说,原出于《汝州志》。汝州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,民国以后改为临汝县...

    圣严法师著 果茂整理

    |观音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00021391.html
  • 显明法师:《佛说孟兰盆经》讲记

    外,自己之力行更重要,弘法是续佛慧命,舍己为人。如果自己不修,依然无济于事,光说不做,到后来还是没有把握的,如果光修神通亦不究竟。修的法门很多,要依佛所示,信解行证,先求正信不退,解佛深义,依教奉行,...

    显明法师

    超度|孝道|佛说孟兰盆经|显明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30753106.html
  • 净空老教授与王财贵博士谈话

    培养我要能够牺牲奉献,要能够舍己为人,这是从他那里学来。   王博士:现在的小孩子,儿童开始读经的,这一批长大以后或许有一些人可以培养,将来在……   老教授:一切众生的福报,你看国家的领导人,人民...

    净空老教授、王财贵博士

    |儿童读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231044478.html
  • 几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佛教情结初探

    ,释迦牟尼佛六度万行的行迹,特别是其将舍生取义、舍己为人之悲与看破、放下之智合二为一的大智大勇,是他们永远追求的境界与高标。正因为如此,沉浮于名利世海、搏击于烦恼痛苦深渊中的文人们,才会在这些大德身上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著

    |佛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62839484.html
  • 大手印

    ,还必须培养菩提心,舍己为人,这样的心才能使功德增 长、坚固,而开悟成佛。   此外,大家一定要明白正确的修行之法,有很多人是因为种种不同的动机而修行的,例如有些人修行是为了得到某种超能力,想藉此来...

    堪布卡特仁波切 演讲

    |大手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0910702.html